新闻信息

一城看山西,一街五千年——建筑设计一所开展太原古县城主题团建活动

发布时间:2024-06-21 来源:建筑一所 作者:

建筑设计一所的员工们于6月21号下午在太原古县城开展主题团建活动,探索当下我省历史文化和城市更新辅车相依的新路径。

         建筑设计一所的员工们于6月21号下午在太原古县城开展主题团建活动,探索当下我省历史文化和城市更新辅车相依的新路径。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对于古城来说,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文化属性,合理开发文化价值,探索差异化发展新路径,通过科学规划和现代运营推动历史文化和现代元素水乳交融,让荒废的宝藏焕发新时代的光彩,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微信图片_20240701094030.jpg


  太原古县城也称明清太原县城,创建于公元1375年,它是在晋阳古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规模不及晋阳古城的二十分之一,当年的晋阳古城整体建筑活像一只飞翔的凤凰,因此称作“凤凰城”。晋阳城毁后,宋代另筑平晋县城。明洪武年间,平晋被洪水淹没,人们移县治于古晋阳城所在,在旧基上筑城,这就是如今的明太原县城。今天的太原古县城,保留着完好的国保文庙、省保秦家大院等79处历史文物、历史民居;完整独立的县城空间结构,十字大街纵横县城,九街十八巷形成网格,城墙、寺署衙庙、商铺等各类建筑300余处。


  走进古城的一瞬,仿佛穿越时空,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庄严的庙宇楼台与焕然新生的雕梁画栋。官衙,宗庙,城墙最是反映古城风格的建筑,县衙就是我们这次考察的重点。县衙不仅是太原县政务通达的中枢,还是父母官的居所,整体布局沿袭周制“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是一个典型的官式建筑群,游客可以实地体验古代行政办公场景。而过把“县太爷”的瘾,也是吸引众多游客来此一游的一大乐趣。


微信图片_20240701094119.jpg


微信图片_20240701094124.jpg


微信图片_20240701094128.jpg


  在城里的茶馆里跟当地人闲聊,我们了解到当时为了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再现古城风貌,工作人员四处走访城内居民,收集过去的老物件。原住民将自己保管多年的4000多块城砖拿了出来,还提供了不少线索。修缮保护工作同样不轻松,施工的时候为了避免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施工人员不敢用机械操作,拆除建筑全靠手工。为了尽可能多地留下旧有构件,工作人员们每到一处院落,先去“翻垃圾”,每一块建筑垃圾都要“验明正身”后才能运走丢弃。从“垃圾堆”里,还真翻出了不少宝贝。这些珍贵的原构件是重现古城风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城除了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同样有一直坚守文化传承的非遗文化品牌,以及药茶、汉服、扎染、酿醋等饱含历史韵味的商铺作坊,吸引年轻人驻足。随处可见的非遗文化,不仅可以让游客和学子住在城内,吃在城内,更能学在城内。结合现有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项研发了相关研学课程,并倾力打造出《白兰地 扎染研学基地》、《山西梆子 戏曲研学基地》、《文字传承 印刷研学基地》三所独立研学院落。通过系列研学活动的展开,这些研学院落已成为太原古县城文化传播的新亮点。游客通过三五日的研学,将自己融入到古县城的日常。如城内常住百姓一般生活作息,好像穿越了一次时空,可谓妙趣横生。


微信图片_20240701094132.jpg 微信图片_20240701094137.jpg


  失的古建筑是否可以重建,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太原古县城属于重建,而不是修复,基于这个事实,很多人唱衰,认为失去了古城最根本的内核。但是现在也出现了一个新概念——新建传统建筑,跟仿古建筑有所区别。新建传统建筑严格按照建文物的标准重建,这种做法应该被视作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复兴,我们应该放下偏见,摈弃对于新建传统建筑的排斥态度,这样的偏见会使传统建筑文化丧失造血能力。当大家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我们会发现太原古县城是非常优秀的明代晋派建筑群,每一栋建筑的工艺无可挑剔,形式漂亮繁复,斗拱、额枋、藻井、牛腿等传统建筑元素比比皆是,让人目不暇接。


微信图片_20240701094140.jpg


微信图片_20240701094144.jpg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我们需要牢记这样的理念,对历史留下的馈赠再多一些敬畏,才能让建筑中所蕴藏的文化、精神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