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自然资源家底,赋能规划新篇——我院举办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专题技术讲座
2025-06-21发布时间:2025-06-03 来源:园林一所 作者:甄亮中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四大传统节日”,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生态与园林景观设计研究一所借助“一所一品”契机,深入研究端午节蕴含的文化传承,近日组织开展了“粽叶飘香·巧手包粽”——端午节趣味民俗主题活动。全院职工积极参与,齐聚一堂,以包粽子的活动形式,以趣味问答的方式,感受文化魅力,延续传统技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活动前,提前准备了教学视频,向参与职工展示了包粽子的方法和技巧,在欢声笑语和互相帮助的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了裹叶、填米、扎绳等工序,一张张粽叶变成了有棱有角的粽子。最精彩的还是趣味问答的环节,大家积极抢答关于端午节的各种习俗、节日相关的园林植物和常识问题,给大家带来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粽子是中国传统端午节的最主要的食物,但其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祭祀文化。《礼记・内则》中记载,先民将黍米用菰叶包裹成尖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在《风土记》亦有“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的描述。战国时期,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百姓投粽子入江以防鱼食其身,随后逐渐演变为端午食粽的传统。历经千年传承,粽子成为端午节的标志性食品,承载着纪念屈原、祈福辟邪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承载民族情感的文化符号。北宋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中描述了端午节的粽叶飘香、艾蒲青翠的场景。
据记载,不同地区使用的“粽叶”有所不同,北方常用芦苇叶作为粽叶,南方常用箬竹叶作为粽叶,此外也可把茭白叶、荷叶、芭蕉叶、玉米叶等当做粽叶使用,这也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内涵。
现代最常用的粽叶还是以箬竹叶为主,主要在于其叶片厚实柔韧,自带竹香,正是包粽子的天然“良材”。箬竹属禾本科箬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生命力顽强,喜湿、耐旱,对土壤几乎“不挑食”,甚至能在轻度盐碱地扎根。它偏爱温暖湿润的南方,多生于海拔300米—1400米的山林、溪畔。其叶片独特,呈宽披针形,先端尖长,基部楔形,叶缘细锯齿密布,叶背覆灰绿色短柔毛。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