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青铜印迹 共鉴华夏文明 ——第三党支部特色主题党日活动
2024-11-19发布时间:2019-09-06 来源:生态与园林景观设计研究一所 作者: 张婕 梁鑫
2019年9月4日上午,首届平遥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周进行到第三天,我院助力山西省科协举办专家媒体面对面活动,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自由论坛顺利举行。六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吉祥寺,从发展现状、趋势,保护修复技术,传承与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参加讨论的除了专家学者,还有社会各大媒体、古城居民以及广大历史文化遗产爱好者。本次论坛专家媒体互动氛围热烈,讨论成果显著。
本次论坛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平遥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工作坊”秘书处等联合承办,由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与园林景观设计研究一所阴佶所长主持。参加本次论坛的媒体有中新社、中国科学报、人民网、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新闻网、黄河新闻网、科学导报、山西科技报、科学之友杂志、今日头条等多家记者媒体。
在大众认知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似乎总有些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否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来化解这一难题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有哪些科技应用,存在哪些短板?阴佶所长几句开场白引发了大家讨论的热情。
阴佶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与园林景观设计研究一所所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邵甬首先回顾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现有的科技应用,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她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渗透到区域规划中,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这离不开科技创新。早在2007年的时候,同济大学团队就开始用GIS的方法将古城的信息整理入库,当时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作,通过古城信息的整合,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现状、利用模式等进行科学分析,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动态发展保护。随后她还介绍了同济大学团队在历史文化遗产人才培育、产学研用模式中的思路,如何更好得去推进遗产保护工作。
邵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遗产科学委员会专家委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SCEAH科学委员会理事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何依教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使得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从传统的定性研究转变为了有科学数据的定量研究,也使得研究从原本单一的、小范围的研究转变为多样化样本的大范围的研究。她说,“古城在历史变迁中叠加了很多的历史信息,但也容易将历史信息碎片化,这就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去伪存真。”
何依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李光涵提出,遗产保护中开展国际交流、实施开放共享的理念非常重要,她提到敦煌之所以保护成效较好,就是最早开始进行国际合作,在理念上能做到开放共享,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国外的人才,来做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李光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中心)主任助理,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的项目主任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张剑葳认为,“无人机、激光扫描、VR技术等高科技已经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常规手段,但还有很多低科技更应该引起重视。”科技手段的使用应该从人的需求出发,应该多发展一些成本低、易操作的科学手段和方法,这对于古城当地居民来说帮助更大。
张剑葳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史文正对于张剑葳的说法予以赞同。他认为,对于古城这类“活”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修复中更需要考虑古城居民的现代生活需求。在处理历史建筑的问题上,如何去活化,才有可能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却又保有创新和创造力。科技发展为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很多新思路,土坯墙改造、太阳能材料在屋顶中的使用、水电暖设计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和科技研究的重要方向。
史文正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蔡忠原认为,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等是做好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几个重要因素,但不能成为盲目的科技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注重科技的同时,更要注重工匠精神,科学技术只是辅助手段。
蔡忠原 华沙理工大学访问学者,陕西村镇发展与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随后,进入媒体提问环节,由六位专家来解答问题,并加以拓展延伸。
图为媒体提问
科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新科技迅速进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国从文化遗产大国向文化遗产保护强国转变的核心要素。开展国际交流、实施开放共享、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等是做好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几个重要因素,但不能盲目追求高科技。
习近平总书记说“城市治理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注重科技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工匠精神,我们要把梁思成老先生实地调查的工作态度落到实处和细处。在遗产保护工作中学习这种工作态度,这种对于匠心的坚守,是对历史文化遗产基本的尊重,是对实地调查庄严的负责,更是规划从业者在新时代下应有的职业操守。
(根据现场记录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限于篇幅,仅摘录发言片段。)
扫一扫,关注我们